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伟大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不同的体现,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以此为起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中国由此进入局部抗战阶段,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密林中的东北抗联战士。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出中国。自此,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各族儿女共赴国难,并肩御侮,形成了全民族大抗战、全民族大觉醒的局面。
在东北,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各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的汉族、朝鲜族女战士用生命谱写“八女投江”的英雄诗篇。在内蒙古地区,绥远、热河、察哈尔等地先后成立“反帝大同盟”“蒙汉抗日同盟会”“牧民抗日会”等抗日群众团体。
在华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回族同胞组建抗日武装冀中回民支队。在抗战大后方的新疆地区,“鞋袜劳军”“一县一机”等抗日募捐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后援。
▲ 滇缅公路筑路大军。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在西南,滇西的汉、彝、白、傣、回、景颇、阿昌、苗、傈僳、德昂等民族组成的筑路大军,齐心修筑滇缅公路,打通了我国获取战略物资的主要通道。
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也纷纷组织建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从物力、财力和人力上竭力支援祖国抗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经过全民族抗战,中华民族整体意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团结合作达到了新的层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领下取得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新时代,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深挖历史事实,构建整体性历史叙事。学术界、文博工作者等要加强协作,合力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等基础性工作,通过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文献、照片、资料、实物,收集抗战老兵口述史,加强对海外档案等新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考证等,充分挖掘与抗战相关的史实,多角度阐释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为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提供坚实的史料支撑和理论支撑,引导人们始终珍视和传承这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各族人民深刻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
强化实践体验,多维度展现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要注重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提高抗战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重要战场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场景化传播优势,通过历史场景的真实性还原、虚拟场景的创新性互动等方式,将直白历史叙事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共鸣的沉浸式体验,展现抗战场景中“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深刻内涵。要聚焦青少年群体,把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宣传教育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结合起来,融入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数字展馆。
创新传播载体,丰富抗战故事的当代表达。在保持历史敬畏的前提下,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当代人民群众审美习惯和情感需求,创作一批抗战题材优秀作品,讲好抗日战争的故事,讲好抗战英雄的故事,形成铭记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浓厚氛围。各级各类媒体要积极开展有深度、有温度的抗战主题宣传报道,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数字媒介融合的传播矩阵,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扩大抗战主题报道的影响力、覆盖面。文博场馆可开发线上抗战主题博物馆、VR英雄纪念馆等数字平台,让抗战历史从“教科书”走进“心灵场”,让抗战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抗战历史,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来源:中国民族报
运营单位:中宁县融媒体中心
联系电话:0955-503538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55-87371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210007
邮箱:znrmtzx@163.com
备案号:宁ICP备18000997号